Product navigation
發布人:PG電子游戲-PG電子平臺-PG電子官方網站 發布時間:2022-08-27
服務美好生活 提升人民用水幸福感之2
如同人體動脈血管,經年累月,城市自來水管道也會老化。廣州市中心城區的地底,一部分建于上世紀中葉的自來水管已是PG電子游戲-PG電子平臺-PG電子官方網站“超齡服役”,爆漏事件偶有發生。這些水管多是鑄鐵管或混凝土管等管材,使用年代長,水管所處地基及地面變化大,城市人口猛增,老舊供水管網已遠不能滿足需求,改造迫在眉睫。
根據廣州市防汛防旱防風總指揮部發布的《應急搶險令》,廣州市自來水公司對城區內13條主要道路的14條高風險供水管道進行改造更新,總改造長度約4 .3公里,涉及西華路、中山八路和黃沙大道等道路。
這些管道地處城市人口交通密集道路,是城市“主動脈”,人流、車流集中,地下管線密布交錯,線位緊張。如何在不影響市民日常生活、出行前提下,攻堅克難、完成“手術”?現實的難題不止一道。
問題
高風險管網致爆漏事件
時有發生
近年來,廣州“爆水管”的新聞頻見報端:
2014年12月27日,廣州市中山八路公交車總站出入口自來水管爆裂,噴涌而出的水流一度將4條車道淹沒,積水深約10厘米。事件導致中山八路雙向塞車超3小時,沿街商鋪及附近居民用水也受到影響。
2015年3月3日,麓湖路白云仙館對出路面,地下水管爆漏并造成地面塌陷,附近一帶住戶用水受到影響。
2015年11月11日,廣州荔灣區荔灣路彩虹戲院對出位置,一條直徑1.2米的混凝土水管發生自然爆漏,噴涌而出的水流瞬間將附近路面和小區淹成澤國,積水最深時近成人腰部。小梅大街內兩處地下停車場被湍急的水流灌入,近200輛車被浸。
2016年2月20日,麓湖路發生地下水管爆漏并造成地面塌陷,附近一帶住戶用水受到影響。受爆水管影響,該路段雙向實施臨時交通管制。
廣州市自來水公司中區分公司副經理麥華景回憶,在過去的3年間,僅中山八路,每年不少于一宗水管爆漏事件,麓湖路3年發生了兩次。每一次爆水管都是對自來水搶修人員的極大考驗,“比如中山八路,這一帶有地鐵、服裝批發市場和車庫,爆漏影響交通、居民用水,最怕的是擔心淹了地鐵、倉庫和車庫,給市民生命財產帶來損失”。
析因“超齡”服役供水管道已不堪壓力
供水管道發生爆漏事件,背后是供水管道“大動脈”的痼疾。這些發生于老城區的供水管道爆漏,大部分屬于高風險管道。
這些水管管齡較長,部分使用期限已經超過半個世紀;水管管材為混凝土管、鑄鐵管等,根據建設部所頒發管材使用標準,這種管材已不再用于新敷設工程;在一些人口稠密的地下設施區域,隨著人口增加,管網承壓不夠。這樣的地下供水管道被認定為高風險管。
以中山八路為例,這里水管所使用管材為鑄鐵管,這種管材特點是容易銹蝕。麓湖路則使用的是混凝土水管,由于建國初期資源匱乏,混凝土水管管道成為自來水供水管道的替代材料。這一管材特點是,每次爆漏都是“粉碎性骨折”,令爆漏堪比“山洪暴發”。
在中山八路、東風路等路段,早年的水管建在馬路兩旁的非機動車道底下,后來馬路拓寬,但水管位置仍未變化,機動車輛增多帶來路面增壓,也是造成水管爆漏的誘因之一。
廣州市自來水公司根據G IS系統數據摸查管道安裝年份、管材等信息發現,僅在越秀區和老荔灣區,這樣的高風險管道就有40多條,這里從民國初年已是廣州主城區所在地。
改造
廣州供水史上的創新嘗試
廣州市嘗試用三防搶險令的模式,對高風險管網進行改造,以減少中間環節,提高工作效率,盡快更新城市供水管網。這是廣州供水史上的首次嘗試。
前期,廣州市自來水公司委托專業工程公司編制項目評估報告,經過水務局組織專家評審會多次論證,2016年年底,在廣州市水環境整治聯席會議2016年第19次工作協調會上,“將中心城區高風險供水管網納入應急搶險項目”的建議獲得通過。這意味著,高風險管改造工程獲得政府層面的許可。隨后,廣州市防汛防旱防風總指揮部發出應急搶險令。
此次改造力求解決改造管道的所有爆漏風險點。以麓湖路為例,此前每次發生爆漏事故,就將爆漏點所在的一節管道進行更換,但風險點仍未排除。這一次則將原有的混凝土管、鑄鐵管等管材整體更換為球墨鑄鐵管和鋼管。新的管材韌性好,防腐性能優異,安裝方便,是理想的自來水輸送管材。
改造從2017年5月份開始,主要針對荔灣、越秀、海珠、天河、白云和黃埔等城區14條爆漏可能性大、若發生爆漏危害程度高的供水管道開展施工。
施工
攻堅克難不只考驗技術
如何改造?如果你理解為簡單地更換管道,那就大錯特錯了。這場城市“大動脈”手術,從來不是一蹴而就,需要考量天時地利人和的多方面要素。
根據廣州市現行城市管理規定,晚上11點之后不能進行施工,但這些高風險管大多位于城市重要道路,白天施工勢必影響交通正常運行。即便申請獲得夜間施工許可證,半夜鉤機開挖路面,也存在擾民問題。為此,麥華景和他的同事需要盡早做好安民告示,告知周邊市民工期和影響范圍,優化施工方案,將可能造成擾民的路面開挖工程放在上半夜進行,比較安靜的施工程序則安排在下半夜。
在廣州這座人口超千萬的超大城市,城市寸金寸土,地下管線設施復雜,幾乎每個管廊位置都已“名花有主”:煤氣、電纜、通信光纖,等等。
如何在有限空間里找到自己的管廊位置,既保證施工的正常進行,又要保護原有地下設施,考驗的是前期準備工作和現場施工人員的“繡花功夫”。畢竟,相比起電纜等,供水水管的管材和管徑已限制了在地下的靈活性?!八幌耠娎|是軟性材質,可以拐彎,水管不能有太多彎曲,這樣會減損供水壓力,拐彎越多,水損越大,所以每拐一道彎,都要大費周章”,負責越秀區和荔灣老城區改造的麥華景說。
除了制定可行的施工方案,事前,他們還需要準備完善的供水方案,避免中斷居民正常生活用水。例如中山八路改造時,市自來水公司將原有的供水管道接到臨時管道,通過閥門調節和優化調度來用戶在施工期間仍能正常用水。
施工時間的選擇亦在考慮范圍。為減小對交通的影響,大部分改造施工選在暑期進行。僅以荔灣區為例,在同一時間段就有3處工程同時開動,周門北路、小梅大街和中山八路。這恰是臺風最密集的時候,“天鴿”、“帕卡”,接連兩個強臺風到來,工地停工6日,導致工期延長。他們不得不再次優化優化工藝,加大施工投入,把時間“搶”回來。
將擾民影響降至最低,也需要他們的方案慎之又慎。在居民區稠密的西華路、小梅大街等地,噪音疏散較慢,鉤機聲響起,擾民影響更大。怎么辦?“小步快跑”,麥華景說。他們在這一段道路增加數個施工點,以盡量縮短工期?!斑@樣一來,施工費用會增加,但對市民影響降低了”。
晚上9點,施工人員進場進行準備,早上6時必須停工。他們將地面沖刷干凈,鋪上鋼板,在早上7點鐘將路面交出來給車輛正常通行。早起上班的人們,行走在城市的道路,并不知道,前一夜曾有過怎樣緊張而忙碌的施工。
完工
新水管投入使用
改造完成至今,這些供水管道所在地沒有再發生過任何爆漏事件和故障。新的水管抗壓性強,壽命長,容易維修,不易生銹,尤其提高了飲水水質,保障了市民用水。
文:劉雪 攝影:萬佳
作者:劉雪 萬佳
本文標簽: 朔州路面切割機械
版權說明:如非注明,本站文章均為PG電子游戲-PG電子平臺-PG電子官方網站原創,轉載請注明出處和附帶朔州路面切割機械(朔州機械制造有限公司)本文鏈接。
上一篇:繩鋸切割機械(繩鋸切割機圖片)